Published on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心得

Authors

目的论

书中摆出的第一个观点就是“目的论”, 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阿德勒认为人当前的问题行为并不是因为来自过去的心理创伤, 而是因为达成某种目的而自然产生的, 不是说当事人感到的痛苦不是真实的, 而是说这些痛苦是自己一手塑造出来的, 它们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当事人的某种目的. 这个观点是这本书中所有观点的基础, 它指出我们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命运或者过去, 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目的. 重要的不是自己被给予了什么, 而是怎么利用好被给予的东西 如果你想, 你也可以幸福.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非常新颖, 而且我认为这是正确的. 人际关系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两个人. 想象一下整个宇宙中只有你一个人, 自己现在的烦恼是不是就没有了? 无论是自己的先天缺陷, 还是自己实现不了的追求, 全都不存在了. 但是话说回来, 我们不可能独自生活在世界上,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呢?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首先需要意识到, 人生并不是一场与他人的比赛. 每个人的起点和方向都不同, 人生是一场属于自己的旅行. 但是, 阿德勒又肯定自卑感的存在, 肯定人有追求优越的欲望. 但是这种自卑感不应该产生于与他人的比较, 而是与“理想中的自己”的比较, 我们要做的, 只是走好自己的路, 不断超越自我就好.

自卑情结的表现

书中还提到了有时候自卑感还会发展成为“自卑情结”, 想着我没有做好B是因为A,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A没有发生, 那么我一定会做好B. 真正的我是很优秀的, 沉浸在这样的幻想当中, 不愿放弃当下享受的乐趣去进行真正的努力, 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

甚至还会发展成为“优越情结”, 因为自己的没有勇气改变自己, 所以转向另一种方式来进行补偿, 表现的好像自己很优秀, 从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中.

还有一个例子是“夸耀不幸”, 也是一种不愿改变自己的状况下, 采用的一种优越感补偿手段.

摆脱竞争

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中还存在“竞争”, 那么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 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这是因为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胜者和败者, 为了避免成为败者, 你就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绷得很紧, 就会不自觉的将身边的所有人视为“敌人”.

人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 当你认为身边是一群敌人, 他们会找出你的每一个缺点愚弄, 嘲讽, 甚至攻击你, 是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的敌人, 世界就成了一个恐怖的地方. 竞争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

除此之外, 当你把别人视为敌人的时候, 自然也就无法发自真心的祝福别人的成功了, 因为敌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 事实上, 并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你, 想要害你, 人们都是可以成为伙伴的存在, 多多建立“横向关系”, 而不是谁强谁弱的“纵向关系”.

就人际关系方面, 还有就是无论觉得自己多么正确, 都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 这样很容易陷入权利之争. 一旦你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就会认为对方是错误的, 不断演进下去问题就会从正误之争变成人际关系之争, 最终演变为“必须由我获胜”. 除此之外, 还应该认识到承认错误, 赔礼道歉, 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课题分离

人生课题

⼀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对的⼈际关系,这就是⼈⽣课题. 人生的三大课题: 工作课题, 交友课题, 爱的课题.

人生谎言

我们为了逃避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 往往会自己制造出一些所谓的“原因”, 都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做好这些事情, 但其实上这都是为了掩盖自己可能会失败, 没有去做的勇气, 或者懒得做事情的原因. 阿德勒把这些用来逃避人生课题的借口成为“人生谎言”.

人生课题的分离

要将你自己的课题与其他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如果这件事发生了之后最终要负责任的是自己, 那么这就是你的人生课题, 反之就是别人的. 做好课题分离之后, 不要去试图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 当然, 也不要让别人轻易干涉你的人生课题.

关于自己的人生, 自己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 另一方面, 别人怎么评价自己, 那是别人的课题, 你根本无法左右.

有这么一句谚语: 你能把马带到水边, 但不能强迫马喝水. 把人际关系维持在触手可及, 又不过分靠近的状态很重要. 课题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而是人际关系的起点.

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你的人生是为自己而活的, 没有必要活在他人的认可中, 如果你自己都不为自己而活, 那么还有谁会为你而活呢?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你身边的人都不认可你时, 不认可你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课题, 他们认不认可自己并不是自己需要干涉的事情

我们身为人都有追求认可的欲望, 但是一味的跟随欲望并不是自由的体现. 真正的自由应该是对抗欲望, 也就是说被别人讨厌, 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不害怕被人讨厌, 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没有做到这三点就没有办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 也就永远无法获得自由.

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又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书中之前也讲到, 必须要做好人生课题的分离, 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只有做好了课题分离, 才能够摆脱这些烦恼. 但是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如果单单这样做的话很容易陷入孤立注意, 或者利己主义.

所以接下来补充到了所谓“个体”是“不可分割”的含义, 也就是“原子的”. 分离人生课题并不是为了与别人切断联系, 而是人际关系的起点, 是横向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

那么人际关系的终点在哪里呢? 阿德勒给出的答案是“共同体感觉”(Social Interest), 也就是把他人看作伙伴并且感觉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 之前提到, 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同样的, 一切幸福也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而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我们每个人存在在世界上同时会属于很多的共同体, 比如社会, 家庭, 学校, 公司等. 如果我们在某一个共同体的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 一定要记得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没有必要固执于当前的小共同体, 更多其他的“我和你”, 更多的“大家”, 更多更大的共同体一定存在.

表扬和批评都不可以

我们都知道批评教育是一种很有毒的教育方式, 批评会挫败别人做事的动力, 但是表扬呢? 书中给出了一种新颖的观点, 表扬是有能力者对无能力者的评价, 这种评价会让别人感到自己没有贡献, 没有价值.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 提倡把所有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

而在横向关系中, 你想要帮助别人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要了解到, 当人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会知道自己能对别人有所贡献,感觉到自己有价值, 有人只有在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自信. 所以答案很明确, 首先不要去“干涉”和“评价”他人, 其次要去感谢和鼓励他们.

横向关系

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 那你就会不自觉的“纵向”的去把握所有人际关系. 比如往往会想“A不如我,B比我强”这种事情, 反过来讲, 如果你与某个人建立起横向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的话, 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 以此为突破口, 所有关系都会朝着“横向”发展.

作者举了无论如何都不能违抗上司的例子, 说这是为了逃避工作成果不尽人意和失败责任“人生谎言”.

共同体感觉的三要素

之前提到了共同体感觉, 也就是当你在一个共同体中体会到的“我的存在有意义”的感觉, 这里又引出了建立共同体感觉的三个重要因素: 自我接纳, 他人信赖, 他人贡献

自我接纳

与自我认可不同, 自我接纳更倾向于“如何用好被给予的东西”, 而不是“自己被给予了什么”, 接纳自己的确定, 同时基于自己的缺点来进一步的进步.

他人信赖

这里讲的信赖是对他人无条件的信赖, 而不是对方的信用的信赖, 就算他之前背叛过你, 你还可以信赖他. 如果你信赖一个人, 才能说明那个人是“伙伴”, 而不是“敌人”. 但是, 世界上并不是都是好人,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总是背叛你的信任, 那么你就可以切断与他的联系.

他人贡献

书中提到过, 幸福感就是“对他人有用”的感觉, 也就是对他人的贡献, 人只有在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的时候, 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 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 即“贡献感”就可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需要一味的追求他人认可, 首先, 他人认可是别人的课题, 你不应该去干涉. 其次, 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可而改变自己, 委曲求全会让自己失去自由, 而自由是追求幸福的前提.

甘于普通的勇气

“普通”并不代表着“无能”, 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舞动人生

人生并不是一条线, 而是一连串连续的刹那. 我们并不需要一个远大的理想人物来约束, 只要在当下过好这一刹那, 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就已经足够. 人生并不存在目的地, 跳舞本身即是目的.

潜在性运动, 是指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的路程都是不完整的. 而现实性运动, 是指“当下做了当下即完成“的运动, 是一种“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的运动.

就像旅行, 从踏出家门的一瞬间, 旅行就已经开始了, 不管路程中发生了什么, 都不影响旅行存在, 这就是现实性的人生.

最重要的“此时此刻”

就像舞台, 如果把微弱的光打向舞台整体, 才能看到过去和未来, 如果将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 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过去发生了什么与“此时此刻”没有关系, 而未来发生什么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人生, 不再需要故事.

最大的“人生谎言”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纠结过去, 关注未来, 没有关注应该如何度过这一刹那. 为遥远的未来设置一个目标, 然后告诉自己“自己想做的是这个, 等时机到了就去做”, 这是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 只要在拖延人生, 我们就会无所进展, 每天的生活就会单挑乏味. 因为在这种状态下, 人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和忍耐阶段. 就算没有目标, 认真过好此时此刻, 这本身就是跳舞. 事实上, 其决定作用的并不是过去, 也不是未来, 而是“此时此刻”. 还要记住一点, 人生总是处在“完结状态”, 20岁结束的人生和90岁结束的人生, 都是完结的, 幸福的人生.

人生意义

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 正因如此, 你才可以自己赋予人生意义, 而且能赋予你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你自己. 自己的力量无穷大, 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茫然, 那是因为你想要选择自由. 当人在追求自由的时候当然可能会迷路, 于是阿德勒提出了人生的“引导之星”, 就像北极星一样, 我们的人生也需要“引导之星”, 而他就是“他人贡献“, 只要不迷失这个指针, 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可以获得幸福.